辉煌校史

艰辛创业,为军工企业和大型基建工程培养电力技术人才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电力供应成了卡脖子的问题,特别是地处边远和远离电网的军工企业和大型基建工程项目。为此,国家采取列车电站(就是将发电设备装在列车上的移动式发电站)的方式以满足这部分用电需要。1956年初,成立了列车电业局,统一管理遍布全国各地的列车电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就是靠列车电站供应的电源。伴随着列电的发展,急需要大批的电力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应运而生。

1961年 保定电力学校 保定电力技工学校 两块校牌,一套班子.jpg

建校初期,条件艰苦,设施简陋,全体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辛创业,严谨治学。学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办学思想,勇于实践新的办学模式——半工半读。教师员工们不仅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而且涌现出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实践,常被生产一线请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学校在建立规章制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敢于实践新的办学模式,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同时利用学校资源,为水电部举办了3期劳动工和钳工师资培训班。学校为电力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急需的“踏实肯干、艰苦朴素、求实严谨”的合格人才,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辉煌的成绩。

敢于实践,坚持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革,促进学校自身发展

文革浩劫,学校遭受严重破坏,一度中止办学,后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整顿,坚持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革。坚持开门办学,广泛开展校际活动,既促进了学校自身内涵发展,又对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整体做出了一定贡献。受电力部的委托,学校主持并全面参加了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文件的制定及教材建设工作,其中突出体现了“电力职业教育应以生产技能教学为主”的教育思想,并提出要将生产技能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1988年 保定电力学校 保定电力技工学校 校门.jpg

乘风破浪,归属华北电管局管理,学校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教育事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调整,稳步发展,1983年学校归属华北电管局领导后,学校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截至1988年底:学校建筑面积达34533平方米,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966平方米,实验场建筑面积达2389平方米,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教师人数117人,教师占比48.7%(较1984年增加38人,9.7各百分点),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设置技工专业4个,职工中专专业1个,学生总数1183人,学校逐渐成为华北电网技术人才重要培养基地。1986年,学校获评河北省重点技工学校。

厚积薄发,获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教学改革卓见成效

1988年,学校恢复中专建制,以深入推进“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争创一流学校”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相继发布了《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督学小组,建立了常规教学检查通报机制,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体系。1991年以中专热自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为龙头全面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1994年,学校作成为电力工业部指定的新型电力工业学校试点单位;同年8月获批“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称号。

90年代 学校门口.jpg

德技双修,首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999年9月16日,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的取得,来自学校坚持不懈加强双文明建设的执着。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文明理念,深入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科室考核评比表彰,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争文明的氛围,学校学雷锋活动形成了“人多、面广、届届相传”的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1995年以来连续荣获保定市、电力系统、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

自强不息,共创高职教育新起点,实现规模和效益跨越式发展

2003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建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凝聚着电院人自强不息的汗水,体现了电院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利用品牌优势,学校先后与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合作举办3+2高职教育,与内蒙古美国新创国际电脑学院分院等合作举办中等职业教育,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举办高职教育。通过持续开拓教育市场,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普通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由1995年的1086人增加到2005年的8422人。形成了高职、中职、职工培训与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了办学规模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

学院大门.jpg

勤绩立世,高水平通过首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6月,学院高水平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坚持“以评促建”,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确定了“调整结构、缩减规模、提高质量、发展特色”的方针,明确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由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战略转移,实现了办学结构、功能的优化。2006年确立了院、系二级管理模式;2007年,各专业形成了一核心、三层次、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首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改革,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至2012年,学院高职专业由起初的3个发展到21个,生源由原来初中起点为主全部调整为高中毕业生;学院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13项,获省部级教科研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两个教科研项目分获河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96篇。建成精品课程省级2门、教指委级4门、院级12门。

新时代新征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2年6月,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批准成立技能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同年10月,南院竣工投入使用。十年来,学院积极开展“两个一流”建设,持续推进特色高水平电力职教高地建设,形成了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两项业务并举并重、相融共促,职前、职后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十年来,学院持续优化以“电”为特色的专业布局,深入实施整体教学改革,大力开展专业特色建设,打造了“1234”特色育人模式,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等专业在“金平果”全国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居于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十年来,学院建成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营销、信通、调控等专业的111个实训室(场),累计开展职工培训48.9万人天、鉴定及认证评价5.6万人次,有效服务了电力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展望未来,让我们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高水平电力职教高地努力奋斗。

                                               (2022年12月更新) 



版权所有: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1278号 联系电话:0312-3303188 招生就业咨询:0312-3303201 0312-3303531

冀ICP备05005017号 冀ICP备17006555号 保公备:130602100046号

建议使用浏览器:火狐、360(极速模式)、ie9以上